在原住民的宇宙觀裡,土地、大海、萬物皆有靈,共生共榮於自然之中,祖先說我們要守護土地如同生命。主視覺創作者Over說:人的張開手臂、大冠鷲的展翅與魚的鰭像同一個開展,是生物間的有所對應;存在在魚身體裡的黑暗像夜晚的海:有星星、有鹿角菜、有山上流下來的水流...。
2023年,我們一起守護海洋、一起回到過往海洋民族的分享、一起重新讓海洋成為我們的道路!
◆ Makotaay生態藝術村 海洋年 ◆
14:00 舟船匯聚‧Mihoyo交換儀式‧石梯漁港北口
16:00 開幕式‧Makotaay生態藝術村
進駐藝術家 | Apo’ 陳昭興、Bonggi Park 朴奉伎(韓國)、Over 林欣琦、Raito 劉靜怡(馬來西亞)、王翊如、王綺穗、邱建仁、陳俊憲、陳荷錚、黃子溢、Lafin Sawmah 拉飛邵馬(參展)
◆ Makotaay生態藝術村 Sota'市集 ◆
花蓮縣豐濱鄉石梯灣123-2號 (約台11線 64.5k)
2023.08.11(五)-08.15(二)
◈ 食物攤:11:00-19:00
◈ 手作攤:15:00-21:00
◈ 舞台區:自由舞台 _ 15:00-17:30、海風音樂會 _17:30-21:00
|舟船匯聚.mihoyo 交換漁獲|
Makotaay(港口部落)石梯港以北到豐濱之間的海域,因水質乾淨且有黑潮經過,因此魚類較為豐富。在過去有許多船隻會在外海捕漁後來到石梯港停靠,如台東成功鎮的船隻都會進港,再將鏢來的旗魚以陸運方式送回成功鎮。Kakitaan(部落領䄂)Ro'it 說:「現在沒有什麼魚了,以前從成功來的船,鏢旗魚的船上百艘,都會停留過夜在這裡,那時候漁獲量真的很多。」
#mihoyo交換漁獲 自1960年代石梯港闙建至1990年代之間較為盛行,成為部落集體珍貴的記憶。mihoyo 有二種方式:一種是人力交換,當時因為魚獲量很多,漁船停靠後需要人力拉魚獲上岸,族人會主動前去幫忙以分到魚;另一種則是魚菜交換,當族人想吃魚時,會將家裡種的菜帶到漁港,等船隻進港後換魚,船上的漁人也能吃到青菜以補充營養。
今年 Makotaay 生態藝術村開幕時的 #舟船匯聚 將延續 mihoyo「交換」的精神,不同的是,從各地來訪船上的友人,將與陸地上部落族人或藝術家們以作品做交換,象徵海島民族的友誼互訪與創作交流,並共同關注航海文化復振與海洋生態保育等議題。
【莎娃綠岸】
#關於海洋
海洋對我們來說不只是一個供給食物的場域,而是有著許多智慧與傳承的聖地,是我們的父母、我們的老師。像是部落女性在採集時,離開岸邊的時候不可以回頭,除了不貪多,還有著對自然與土地的尊敬與感恩。
#Karakaratan披薩 #自耕蔬果 #野菜採集
層疊隆起的珊瑚礁岩,野菠蘿、香草、野菜相爭艷,微風吹拂而來林蔭下,眺望著湛藍的太平洋,窯與爐火陣陣的炊煙,走向簡單的滿足。
【美奧的廚房】
#關於海洋
太平洋這個冰箱太豐富,不會封也不會藏。這個海,不同季節、不同時間去,找到的東西會不一樣。
常常去,慢慢會了解。海女的日常生活就是在海邊,常常去給海看。
#美奧的廚房 #自然旬味 #風味料理 #海女餐桌
在地創生的私房料理,跟著季節走、跟著海走,順應自然的節奏,並運用部落傳統飲食技法結合部落海女採集的料理,共同交織成跨越時空維度的餐桌風景!
#關於海洋
Lakaw:「小時候知道部落婦女會下水採集海菜、貝類等食材,當時沒有跟著去,失去和老人家學習的機會。長大了,才意識到這些海洋傳統知識的重要,所幸部落的 ina 還會揪團下水,認真從頭學習!」
#貓公部落聖山腳下的部落 #阿美陶 #輪傘草編織
Fakong(貓公部落)因坐落於阿美族聖山 Cilangasan (奇拉雅山)下,因此以聖山腳下的貓公部落為名。Fakong原意為一種植物--文殊蘭,相傳貓公祖先來到此地時發現到處遍佈著生命力強韌的文殊蘭,只要有一點莖就能生長起來,因此命名為Fakong。後來,日治時期又將Fakong取名為貓公社,因此有貓公部落之稱。
聖山腳下的貓公部落還保留著深刻的青年制度文化、神秘的歌謠樂舞及豐富的手感技藝。近年貓公部落為維護及保留部落傳統生活文化,致力於推廣深度文化體驗遊程,希望透過體驗遊程帶動部落族人維持傳統生活文化,讓更多人能夠透過親身體驗來深入認識貓公文化。
瞭解更多: